福建泰寧“日月潭號”和臺灣南投“大金湖號”游船近日聯袂首航,不僅將泰寧大金湖與南投日月潭旅游品牌聯結推廣,更促進了兩地多元化、多層面的合作交流。新華社發
近年來,兩岸及香港旅游業的交流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雙向旅游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旅游業大交流、大合作的態勢已初步形成。
強化產業合作,推動兩岸旅游向縱深發展
2010年5月,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北京辦事處與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分別在北京、臺北兩地掛牌成立。這是海峽兩岸分隔62年來互設的第一個民間旅游機構。
從跟團旅游到個人自由行,從包機、郵輪海運到“小三通”、“一程多站”等,赴臺旅游渠道的多樣化,讓兩岸旅游的雙向交流變得日益便捷和豐富,促進了赴臺旅游品質的穩步提升。
2010年大陸赴臺游客人次占到了臺灣入境游客總人次的三成,已成為臺灣入境旅游第一大客源市場。臺灣同胞赴大陸旅游也持續升溫,2010年臺灣同胞赴大陸人次達514萬,同比增長14.64%,創歷史新高;入境過夜人數436.47萬人次,同比增長13.89%。
產業化合作是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據悉,兩岸旅游產業化合作將重點著眼于合作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不斷擴大旅游產業的內涵與外延
在推動旅游業與第一產業融合上,將重點合作發展休閑觀光和鄉村旅游,促進兩岸鄉村旅游業界經驗互學、理念共享,提升現有的休閑農莊、水鄉漁村、鄉村民宿等產品品質;在第二產業方面,將重點合作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支持兩岸旅游裝備骨干企業聯合開展市場調研、技術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旅游裝備和旅游產品;在第三產業方面,將重點合作推進旅游業與現代信息技術、金融業的結合,推進旅游信息數據平臺與旅游誠信系統建設等。
目前,兩岸旅游產業化合作已在研究層面、企業層面、項目層面和機制層面上先行開展,共同研究兩岸旅游產業化合作的愿景、目標、路徑、方式等框架,構建旅游與相關產業、行業和企業多層面合作平臺,建立制度化的磋商聯絡溝通機制。
提升發展水平,促進內地香港旅游業長期繁榮
9月26日,香港旅游發展局發布消息稱,8月訪港游客超過406.57萬人次,為有記錄以來單月訪港游客人次首次突破400萬大關,其中內地訪港游客人次逾291萬,成為內地游客訪港最多的一個月。
這個數字或將被再次刷新。今年“十一”黃金周,盡管香港一度發出了強風警告,但并沒有影響內地游客來港觀光的熱情。據統計,黃金周期間平均每天有400個內地團訪港,逾70萬人次內地游客訪港。
數據顯示,2010年兩地旅游交往規模已超過1億人次,其中香港同胞入境人數7932萬人次,占內地總入境人數的59%;內地赴港游客2268萬人次,占香港入境總人數的63%。截至目前,內地已有49個城市開放了赴香港個人游,個人游游客已經占到內地赴港游客的60%以上,個人游已經成為內地居民赴港旅游的首選。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歐債危機等不利因素造成了國際旅游市場發展趨緩。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鞏固兩地旅游市場規模,加強內地與香港的旅游產業化合作,已經成為兩地旅游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事實上,內地與香港在旅游產業要素方面存在著多層次、寬領域的互補性,兩岸旅游合作交流的前景廣闊,特別是在現有的合作交流格局基礎上,著眼于發展“大旅游”,不斷推進粵港旅游區域一體化建設,通過謀劃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推動旅游產業化合作,提升旅游合作的層次和水平,真正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兩地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也偶發了一些旅游糾紛,特別是香港導游與內地游客糾紛事件發生后,香港與內地方面均采取了多項積極措施。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內地赴港旅游實現了歷史性的零投訴。
受種種國際因素的影響,全球旅游業正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但在內地赴港旅游的強力支撐下,香港旅游業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隨著8月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提出的惠港措施及CEPA協議中各項旅游措施的落實推進,優勢互補中的兩地旅游市場必將保持長期的繁榮發展。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